随着3D打印在制造领域的普及,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外发服务或内部购买设备来开启3D打印应用。然而在当前情况下,终端用户3D打印设备的开机率或使用率仍然偏低,3D打印所制造的零件成本较高,且以传统零件居多。如何遴选适合3D打印的零件,让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成为传统企业使用新技术无法绕过的问题。本期,笔者将从三个维度分析3D打印对零件的应用性和发展性。



为什么3D打印机用不起来?

 

用户在购买设备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期许,销售商会宣称这台设备可以打印手板、夹具、甚至功能产品,其展示的PPT和国外案例也非常高端。然而现实是,用户把设备买回之后用起来或用的好的却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受限

 

目前,3D打印虽然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些行业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壁垒,绝大部分用户无法进入这些领域。普通用户的大部分3D打印应用仍集中在手板行业,而手板的实际需求量以及已经存在的较多的服务商,使得服务利润微薄,设备投资商靠量回本变得困难。

 

2. 只看表面成本,忽视其他利好

 

这涉及到对3D打印价值的认同度,如果将其视为与传统加工一样,用于制作传统零件,3D打印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形式天然的导致其制造成本高昂。实际上,3D打印应该去做传统加工手段无法做到的事情。使用3D打印制造零件仅是最初级的意义,用户还需要利用其快速制造和复杂制造的特点提高研发速度,更快的占有市场,同时利用它去优化供应链;如果从业者把设计和创新思维融合进去,3D打印所制造的零件将会有更高的附加值。但很多的用户目前仅关注到材料成本很贵、维护麻烦、用不起,看不到后续价值。


 

3D打印产品的增值空间

 

3. 不知如何扩展应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户购买设备的初心往往是采用一种新技术来制造传统零件,如开发新产品,快速占领市场,或者单纯的做3D打印服务。对产品持续创新能力的缺失,使3D打印应用一直停留在低端制造;而服务商通过拼价格的方式争取客户,经营也面临困境。实际上这都是不知如何扩展应用的表现。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笔者根据从业经验所看到的现象,这些原因都影响了内部3D打印机的使用率,而且还有可能是内部的3D打印机满足不了自己的全部需求,如买了塑胶的机器就打印不了金属等等。但无论是持有设备还是外发抑或是组合方案,对于想在自身业务上发展3D打印应用的公司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困惑,即缺少一套有效的方法来最大化地使用3D打印,缺乏提高产品价值的能力。

 

哪些零件适合使用3D打印

 

接下来笔者将阐述EOS在遴选适合3D打印零件和提高产品价值方面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帮助到读者快速地评估自家业务的产品,匹配3D打印应用。

 

零件的筛选要评估技术和经济适用性

 

技术适用性要明确3个问题:

 

  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备的成型尺寸?

  3D打印的材料是否跟零件的原有材料接近或相同?某些低强度要求的金属零件是否可以“以塑代钢”?

 3D打印是否能满足零件的性能要求?包括机械强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和使用环境或者认证(如航空、医疗)等。

 

判断3D打印的零件能否满足性能要求

 

经济的适用性,也须明确3个问题:

 

  零件是否足够复杂使得3D打印的成本小于传统工艺

  3D打印的单件成本跟传统工艺对比差多少?

  3D打印使得零件可产生哪些增值效果?


 

3D打印对于形状复杂而小批量的零件更具优势

 

3D打印的单件成本应该通盘考虑,包括设计优化和前处理的人工成本,设备的分摊和材料成本,后处理的设备分摊和人工成本,客户的订单量以及达到零件要求的后加工成本等。

3D打印的单件成本受到以上不同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计算出来的3D打印成本比传统加工高,是否采用3D打印进行生产就要计算增值效益能否抵过超出来的成本。可以叠加产品经过创新后获得的利润和效率收益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后获得的经济和时间收益,计算整体的净收益然后比对溢出的3D打印成本。


如何判断3D打印产品的增值效益

 

一是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的设计、轻量化、定制化和多部件合并

 

在模具制造领域,注塑模具的随形冷却系统完全是因为3D打印而诞生的新产品设计;在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特斯拉的金属打印车门支架和宝马I8通过MJF技术打印的车窗导轨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金属打印支架,均使用了拓扑优化使零件实现了轻量化;在医疗领域,根据踝关节损伤的病人个体特点定制的足部矫形器,使用3D打印获得了个性化、轻便且透气的功能,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而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制造领域,多部件合并一体化设计,增强了原来组装体的结构稳定性还减少了紧固件的成本和组装工时。这些都是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的增值。


 

3D打印产品的创新性体现

 

二是运营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制造周期缩短、装配步骤减少、轻资产化和库存减少。

 

3D打印快在直接制造产品,减少了需求申请、外发等待时间和物流时间等中间环节,真正做到有需求马上能按时按量及时生产;通过多零件合并的部件,可以减少组装工序,从而减少相对应的产线成本,并使效率提升;相比传统的注塑成型,3D打印不需要模具且可以一次性加工不同设计的产品,从而对资产的投入仅是一台3D打印设备而已,减轻了资产负担;而3D打印快速生产的特点,可大幅地降低库存甚至做到零库存,也可减少大量成本。

3D打印带来运营成本的降低

 

如何量化3D打印产品增值效益

 

采用一个简单快速的评估表即可检验零件是否适合应用3D打印。我们以一个机械设备操纵杆的案例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填写技术和经济适用性等级表格,得出指标等级。

通过表格评估技术和经济适用性

 

接下来是采用九宫格评估表格得出是否有必要采用3D打印制造,或是需要通过二次开发获取增值效益,后者需要探究轻量化、部件整合以及面向增材制造者的设计等优化策略。

通过九宫格快速评估零件

 

以上内容就完成了“零件的筛选”阶段。而如果零件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则这一流程将进入第二阶段,即通过面向增材制造的设计来优化产品和发展应用,并评估这些零件的业务量。如果零件的需求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可进入第三阶段,即量产阶段。

 

END

 

对以上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得出EOS采用“三部走”的策略来发展3D打印应用,首先是筛选出合适的零件;第二步是针对某些适用性在临界点的零件进行优化,扩大应用量;第三步是利用杠杆加大3D打印零件的产量。这是从三个维度分析3D打印对零件的应用性和发展性,更详细内容将以PPT展现,欢迎进入QQ群下载。

 

--文章转自:官方微信“3D打印技术服务”,作者:Tim Ye

0755-8832 1777

微信服务号